2019《地質廳展示教育赴日本考察案》(本會陳景松董事專案補助)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神奈川-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1

圖文提供/ 張鈞翔、魯志玉、鍾坤煒

精彩的展示、豐富的標本,是博物館善盡推廣科學教育責任的必備形式,博物館正開始積極規劃,朝向給國人一個精彩的礦物廳而卯足全力。
本會陳景松董事贊助並推薦位於東京上野的國立科學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之地球館(Global Gallery),因著這個因緣,科學教育組張鈞翔主任規劃6日的日本博物館行,由地質學組鍾坤煒先生、科學教育組魯志玉小姐與張主任組成的參訪團,緊湊地吸納不同面貌的博物館展示精華,觀摩經驗,知己知彼,透視展示手法及背後的教育意涵,作為將來規劃展示與科學教育活動的參考。

行程紀要

1.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一座歷史文化類的博物館,位於整棟建築的5樓及6樓,中空式的構造,向下眺望,樓下廣場是開放空間。挑高的構造調和相鄰的國技館建築,同時保留了偌大的開放空間可辦活動、或提供名眾駐足休憩。常設展示以江戶、東京、通史等各區域劃分,有1:1比例的日本橋與中村座複製品、長屋的大型模型、可動模型、可以手持的千兩箱等展示物設置;也包含城下町的江戶實況、庶民的日常生活、火災、食生活、文化、東京區域,以及明治維新、文明開化、和東京大空襲等展示,另外還有浮世繪、和服、生活用品等,展示了豐富且多樣的當代資料。展場呈現的互動體驗方式,以及現場活潑的教育活動,讓參觀者體驗江戶時代的東京風貌。

2.teamLab Borderless數位藝術美術館
「teamLab無界」是由藝術團隊teamLab所創作的無邊界藝術群所組成,是一個 ”沒有地圖的美術館”,沒有邊界的藝術可以走出房間框架,與其他的作品產生交流。作品之間沒有界線,時而混合、時而相互影響。這些相互交融的作品,組成了一個沒有邊界互相連續的世界。我們將身體沈浸在無界的藝術之中,用自己的身體去探索世界,並與他人共同創造出新的體驗。館內共分成五個主題(世界),「Borderless World」、「運動森林」、「學習!未來遊樂園」、「燈之森林」、「幻花亭茶屋」。

3.未來科學博物館
日本「未來科學博物館」,為一所嶄新的科學博物館,主要呈現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從宇宙、生命、資訊如此寬廣的視野來解析尖端的科學技術,以及未來最新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也模擬了國際太空站與高科技實驗室。日本科學未來館常設展由「探索世界」、「創造未來」、「與地球相連」三個展區所構成,這些展區都是在一流科學家和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的。這裡有1,000萬畫素的清晰立體地球儀(Geo-Cosmos),隨時透過各式各樣的圖形資料顯示全球海洋酸化、氣候現況,以及溫度變化的即時情形,非常值得本館SOS劇場的規劃與學習。

4.埼玉縣立自然博物館
埼玉縣立自然博物館於1981年成立,目的在於採集、保管埼玉縣自然資料並進行調查研究與資訊傳遞等工作。博物館的歷史相當悠久,前身是1921年由秩父鐵道株式會社成立的「礦物植物標本陳列所」以及「秩父自然科學博物館」(1949年開設),包含長瀞在內的秩父地區可以見到各個時期的地質現象。1800年代後期,地質學概念初傳入日本時,就有許多學者率先造訪此地,也因此這裡有「地質學發祥地」之稱。館內共分天然紀念物展區、地質展示廳、生物展示廳和學習教育廳。在展廳內,按年代順序展示了在埼玉縣可以見到的岩石、礦物、化石和地層等,可以了解埼玉地質的形成過程。通過橫跨3億年尺度的埼玉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認識秩父山地及關東平原的各種岩石、化石、和動植物的生態。

5.學術文化綜合博物館 INTERMEDIATHEQUE(インターメディアテク)
走出JR東京站的丸之內南出口,即可看見一幢白色建築—KITTE大樓,此處過去是東京中央郵局,現今改為商場及辦公室。而位於2樓及3樓的JP TOWER學術文化綜合博物館「INTERMEDIATHEQUE」,是由日本郵政公社和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所共同經營的公共設施。展場展出地質學、古生物學、考古學、生物學、解剖學、工程學、地理學、數學、當代美術等各學科領域的標本及樣本裝置。另外也會舉辦特展和各種活動,活動會在仿造早期大學講堂的空間進行。館內並無參觀動線指引,而是希望遊客依照自己的喜好四處自由參觀,不過展場內禁止攝影。

6.神奈川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
位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之「神奈川縣立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是一座以地球的誕生、地球的構造以及生命的歷史等為題材的博物館。以生命之星—地球為主題,從地球的誕生到現在46億年間,依時間軸順序將地球的歷史、環境的演變、生物的演化及生命現象的奧秘,用系列性且簡明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對地球的認識」這一展室中,從地質學的角度介紹地球本身的活動。在「對生命的認識」展室中介紹了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在「對神奈川自然環境的認識」展室中介紹了神奈川縣的地形以及生存在這裡的生物。「如何與自然共存」這一展室中啟示人們將如何與地球共同生存下去。博物館內展示各類礦物、化石、動物、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展示超過一萬件的標本,實為享受大自然科學饗宴的絕佳場域。

7.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
此行參訪的重點是位於東京上野恩賜公園內的國立科學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創建於1877年,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綜合科學博物館,一直是日本自然科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重要基地。博物館以「人類與自然共生」為宗旨,致力提高民眾對地球、生命、科學與技術的關心,同時促進人們思考「該如何讓人類與自然界、科學與技術之間和諧共處」。在國立科學博物館可以欣賞豐富的館藏,也有許多互動學習的機會。常設展示分為兩大區域—有以地球生命史,以及人類・科學技術為主題的「地球館」,和以日本列島為主題的「日本館」,按照這兩大主題進行各式各樣的展示。

心得

此行目的主要是學習觀摩其它知名的博物館的展示理念和設計,這些國際知名的自然史博物館,除了蒐藏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標本,更對於展示設計的細膩和科學教育的推廣,都有著過人的特點。此次參訪發現,標本的多樣性還是一個博物館最基礎的核心,有了物件做基礎,展示的故事線才能精采且吸引人,若加上適當的設計規劃,不論是常設展或是特展,定能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的全新視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