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第158窟涅槃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曾在1999年舉辦《敦煌-沙漠中的明珠》展覽,短短半年展期,參觀人數高達55萬人次!歷經了18個寒暑,敦煌石窟不論在學術研究或是壁畫洞窟的保存維護上都有長足的進展。為使民眾有機會再次一窺敦煌文化藝術寶藏,科博館特別籌劃《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以敦煌石窟建築、壁畫、彩塑藝術及藏經洞之珍貴文物為主,建構複製洞窟、精選壁畫臨本、彩塑臨品和珍貴文物,集結敦煌石窟不同時代、洞窟與內容的作品,打造出敦煌石窟藝術的縮影。另結合科技的雙展區,還有VR體驗等豐富的多媒體互動內容。此臺灣歷來最大規模的敦煌文物展分為二個展區:主展場位於第四特展室及其外部陽光過道南邊;多媒體展區在立體劇場旁廣場。展期自2017年4月26日至10月1日,全臺僅此一場。
《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由科博館主辦、敦煌研究院合辦,本會協助參與並經費支持。科博館館長孫維新、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本會楊冬青董事及陳景松董事等貴賓共襄盛舉開幕式,正式將敦煌風華,再現科博!

開幕剪綵儀式2-策展人何恭算博士(左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陳景松董事(左2)、敦煌研究院樊錦詩名譽院長(左3)、孫維新館長(右3)、周文豪副館長(右2)、羅偉哲副館長(右1)

主展場規劃六大主題,首先以敦煌的歷史、地理與地質為序,再探石窟分佈、開鑿過程與建築形制。第三單元將展示石窟內的藻井、邊飾與花磚等建築裝飾,然後進入以壁畫、塑像和複製洞窟為主的精彩主題內容。第四單元介紹石窟內的寶藏,呈現藏經洞所發現的經書、文獻與文物。第五單元陳述敦煌石窟歷經的浩劫與重生歷程,敍說敦煌石窟如何從無人管理的狀態,發展成現今世人研究中古時期文化的重要藝術寶庫。最後第六單元著重在石窟之修復與保存,並敦請臺灣師範大學張元鳳教授協助建構壁畫臨本修護工作室,讓民眾瞭解修復的工序、成果及其重要性。

第45窟彩塑
展出的重要展品涵蓋了敦煌石窟的主要內容類別,包括大型涅槃佛像、分別建於北涼和初唐二個不同時代的複製洞窟、栩栩如生的彩塑臨本、敦煌研究院兩位前任院長常書鴻先生及段文杰先生等人所繪的精彩壁畫臨摹作品,以及珍貴的佛教經卷、回鶻文木活字粒、絹幡、西夏文諸密咒要語、西夏文普門品等敦煌文物,充份彰顯敦煌文化涉及的廣闊層面及其所隱藏的精髓內涵。
多媒體展區除播放敦煌石窟相關影片外,配合這次展覽特別發展壁畫著色與拼圖遊戲,藉由這些互動多媒體,讓參訪者更加認識敦煌壁畫的深奧內涵,以達寓教於樂的目的。近年來廣受歡迎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簡稱VR)技術,也應用在這次的展覽當中。展場內引進臺灣大學洪一平教授與敦煌研究院合作多年研發的莫高窟第61窟,以及政治大學黃心健教授發展的莫高窟第285窟的VR影片,讓觀眾有如身歷其境般地進入一個沉浸式的 3D 世界,感受更深刻活潑的學習體驗。台博館洪世佑館長體驗莫高窟VR

更多資訊請見<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特展> 

回頁首